作者: 马源劭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4-12-19 09:13
天公作美,这两天都是冬日暖阳。这不,12月16日,牡丹区小留镇刘庄村乐活主题公园,日头稍斜,村民们就三三两两地聚在舞台前等着了。有乡亲笑称:“这小戏小剧大伙儿都爱看,要是来晚了,那可得离老远喽!”
看啥?看2024年全省小戏小剧优秀剧目展演。12月16日下午在牡丹区小留镇是首场演出,17日上午的两场分别在牡丹区牡丹街道和巨野县龙堌镇。
展演现场,来自全省16地市和省直院团的20个小戏小剧优秀剧目陆续上演,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,现场人山人海、热闹喜庆。村民们笑得灿烂,叫好声此起彼伏,映衬得“唱响新时代美好生活”这一主题愈发突出。
别看小剧小戏时长短、演员少,却是“五脏俱全”。既有诙谐幽默的身边故事,也有感人至深的时代篇章,从传统韵味十足的戏曲演绎,到大胆创新的现代小品,新颖的形式深得群众喜爱。
“这小戏小剧跟以往的大戏不同,十几二十分钟就是一个故事,形式还多。”牡丹区小留镇的赵翠丽大姐是个老“戏迷”,但现在更爱看的是小戏小剧,“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小戏小剧的内容更贴近我们如今的生活。”
在群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中盛放,是小戏小剧的一大特色。定陶区“两夹弦”非遗传承人侯彦丽是我市小戏小剧的优秀创作者之一,本次展演她带来的剧目是《公鸡过寿》,这部剧是她在一次“送戏下乡”时获得的灵感。
“那是在2022年,我在‘送戏下乡’时与当地群众闲聊,了解到村里这几年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,很受启发,就提笔创作了这个剧本。”侯彦丽告诉记者,这些年,全市各地群众生活的新变化、乡村的新风尚等等都是她创作的源泉。
从群众中“长”出来的《公鸡过寿》这两年载誉无数,荣获了第十九届“群星奖”和第九届“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组委会特别推荐剧目”,还被省政府给予通报表扬。
我市是戏曲之乡、民间艺术之乡,在我市,小戏小剧创作展演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。近年来,围绕黄河文化、红色文化、牡丹文化、乡村振兴等题材,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内容品质俱佳的精品小戏小剧,每年组织举办展演活动近千场次,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不只是《公鸡过寿》,《伊犁河谷》《村口风波》《石榴熟了》等17部优秀作品分别入选第十二届、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文艺作品汇演展演,展示了我市群众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果。
随着小戏小剧逐渐扎根,演出地点也从剧场走进田间地头、广场公园,甚至老百姓自己也能唱“小戏”。以“两夹弦”为例,侯彦丽在全市各乡镇(街道)培养出30余个两夹弦庄户剧团,成立校园戏曲队60余支,指导排练《父亲》等剧目20余部,昔日“戏迷”纷纷成为“名角”。
演出结束,演员陆续退场,也有不少观众离开的脚步急促。“干啥去?”“我们这听得戏瘾犯了,得回镇上再排练排练新戏,开开嗓。”话留下了,人头也不回。
记者 马源劭